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什麽是糯種翡翠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什麽是糯種翡翠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細糯種翡翠是翡翠的糯種,種是指翡翠材料的質地,翡翠質地細密即種較老或老;晶體之粗鬆,就叫嫩。因為翡翠是多晶體的結合體,因此種被形象地分成玻璃種、冰種、蛋清種、糯種、豆種等、油青種。玻璃種最好,豆種以下很差就不可取,細糯種以上就不錯。
看顏色是否純正、濃豔、均勻,並用聚光手電筒檢查是否有隱藏的雜色。以顏色濃豔、純正、均勻,雜質微小者為佳。翡翠中翠綠色具有較高的價位,其次為紅色、紫色。綠色中又以鮮嫩、略帶黃色調的含三分水的秧苗綠(又稱“楊淼”綠)為最佳,其次為寶石綠、江水綠、油綠,均以綠分布均勻者好。
②觀察透明度
在強光下觀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
④對光觀察
對光觀察,翡翠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閃光(即翠性),並常有團塊狀白花,稱石花。兩者均以少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
裂痕有的是原礦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處的黑色斑點,也以少而小為好。
⑥看加工水平
以表麵平滑、拋光好、形態正為佳。
冰種翡翠保養與注意事項:
翡翠首飾應該單件存放,避免受到碰撞、摩擦。
主要鑒定特征
翠性:不論翡翠原料或成品,隻要在拋光麵上仔細觀察,通常可見到花斑一樣的變斑晶交織結構。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與其相似的軟玉、蛇紋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懸浮或漂浮。
托水性強:即在翡翠成品上滴上一滴水,水珠突起較高。在一塊翡翠上可以見到兩種形態的硬玉晶體,一種是顆粒稍大的粒狀斑晶,另一種是斑晶附近交織在一起的纖維狀小晶體。佩戴翡翠應留意保養,以使其曆久長新
翡翠受到碰撞和摩擦後,將可能失去光澤甚至破損。
清洗時用溫肥皂水快速清洗,除去表麵灰塵、油汙,然後用棉花沾酒精輕輕擦拭,最後置於透風處晾幹,而不要在陽光下曝曬。
石花:翡翠中均有細小團塊狀,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交織在一起的石花。
顏色:翡翠的顏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綠色的底子上伴有濃淡不同的綠色或玄色。這種石花和斑晶的區別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佩戴時應小心不要跌落。
包裹體:翡翠中的玄色礦物包裹體多受熔融,顆粒邊沿呈疏鬆的雲霧狀,綠色在玄色包裹體附近變深,有"綠隨黑走"之說。一般情況下統一塊翡翠的斑晶顆粒大小平均。
光澤:翡翠光澤明亮,拋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強玻璃光澤。
總之,翡翠主要的識別特征是:顏色不均,綠色走向延長;帶油脂的強玻璃光澤;變斑晶交織結構;有涼感,在查爾斯鏡下顏色不變。就是在綠色的底子上也有濃淡之分。翡翠的折射率為1.66左右(點測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於1.63。
細糯種翡翠是屬於糯種翡翠裏麵的一類。所謂糯種翡翠,它給人的感覺就是想煮熟的糯米湯一樣,略顯渾濁、透明度低,雜質也較多。普通的糯種翡翠,內部顆粒較粗,不夠細膩,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糯種翡翠檔次低的重要原因。
翡翠是多晶體的結合體,不同的翡翠,它們之間的質地,比如內部結構和顆粒大小是不一樣的。翡翠業界一般用“種”來形象翡翠的質地。市場上的翡翠數量數不勝數,款式也是五花八門,但是按照種質來劃分的話,大致可分為四種,由高到低分別是玻璃種、冰種、糯種和豆種。
但是達到細糯種級別的翡翠,其內部顆粒已經較小,顯得比較細膩了。雖然比起冰種翡翠,細糯種的雜質較多,透明度也差了一些,但是已經比大部分普通的糯種翡翠好得多了。
更難得的是,細糯種翡翠大多有帶綠,而且綠得鮮豔,綠得明顯。我們都知道,除了種水之外,顏色也是影響翡翠價值的重要因素。而翡翠的顏色以綠為貴,所以細糯種翡翠的顏色的確為它增色不少。
品質不俗的細糯種翡翠,價格也頗具優勢。甚至有部分專家認為,細糯種翡翠是最具性價比的翡翠。同樣是翡翠手鐲,冰種翡翠手鐲的價格往往在五十萬元以上,甚至可以達到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而大部分細糯種翡翠手鐲的價格,不會超過十萬元。
對於大部分翠友來說,極具性價比的細糯種翡翠,是不錯的選擇。
細糯種翡翠手鐲是糯種翡翠手鐲中的一個小類別,細糯種的話算是糯種翡翠手鐲中比較好的一種,而且質地都看起來很細膩,顧名思義
糯種在種地上是排在“玻璃種”、“冰種”之後的,屬於中檔層次的。價格從幾千到幾萬的都有的。具體價格還要看“水”“色”“工”,不一定種地好的價格就一定高。選購糯種翡翠就去博寶網寶珍商城吧,那裏的還不錯,價格與其他地方相比還是低不少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外資
1月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之間不變,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整體維持震蕩,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衝高回落,外資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外資月度日均成交額從2024年12月1906億元明顯回落至2025年1月1686億元。
▶ 基金發行與ETF申贖
1月偏股類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下降,1月主動與被動偏股基金發行份額283億份,較2024年12月362億份有所縮小。2024年12月,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較前一個月末增加680億份,混合型基金份額增加251億份,二者合計增加931億份。考慮到當月新成立份額後,估算12月偏股類老基金淨申購563億份,淨申購比例為0.88%。1月股票型ETF逆勢淨申購289億份,對應淨流入400億元,淨流入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442億元有所縮小。
結構上,1月淨申購較多的寬基指數ETF主要為A500、科創50、機器人ETF,創業板50淨贖回。
▶ 私募基金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5.2萬億元,管理隻數8.8萬隻,分別較2024年11月減少203億元和減少1663隻,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幅下滑。
▶ 融資資金
截至2025年1月24日,融資餘額1.80萬億元,當月融資淨流出553億元,融資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55%,處於2016年以來的98%分位。1月市場橫盤震蕩,融資資金轉為淨流出,融資融券平均擔保比例回升至261%。
▶ 限售解禁與股東增減持
1月重要股東增持65億元,減持148億元,淨減持83億元,淨減持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211億元明顯縮小。按照截至2025年1月27日收盤價估算,2025年2月解禁規模為5008億元,解禁規模較2025年1月大幅回升,不同板塊解禁規模來看,主板4660億元、創業板187億元、科創板111億元、北證51億元。考慮到2025年2月解禁規模大幅回升,未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淨減持規模有望小幅回升。
▶ IPO及再融資
以發行日期為參考,2025年1月有8家公司IPO,合計募資規模48億元,較12月前值91億元有所回落。按上市日期統計,1月定增發行募資規模291億元,較2024年12月前值245億元小幅回升。隨著IPO發行趨於正常化,未來IPO發行規模有望保持穩定,資金總需求規模或保持穩定。
3. 總結: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
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國內流動性來看,1月春節取現需求疊加稅期到來,資金麵波動較大,資金利率大幅抬升,春節之後有望得到緩解。海外方麵,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如期暫停降息,但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目前預期最早6月開始降息。另外,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征關稅落地,美元指數走高,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春節後市場短期風險偏好。股市資金供需方麵,1月股票市場可跟蹤資金供需緊平衡,資金供需規模均有所收窄,ETF逆勢淨申購成為1月主力增量資金。展望2025年2月,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回流也有望貢獻增量。
05
企業盈利和中觀景氣:關注業績預告落地後,政策與主題投資催化
1. 24年年報業績預告及工業企業盈利
截至1月31日上午,約有281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快報/報告,占全部A股的比例約為52.2%,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業績預告的形式存在。
業績向好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非銀、有色、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美容護理、汽車等。對比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期來看,超預期占比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銀行、非銀、汽車、通信、環保、輕工製造、家電等。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擴大,12月當月同比增速轉正。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同比下降3.3%,相比2023年的-2.3%降幅有所擴大。隨著政策 效果的持續釋放,單12月同比在較高基數背景下轉正至10.9%(前值-7.5%)。1-12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2.1%,當月營收較11月加快3.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出台後,四季度工業企業盈利恢複明顯,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三個月滾動來看,收入端增速擴大至4.0%(前值1.9%),利潤端降幅收窄至-2.8%(前值-14.9%)。
拆分結構來看,利潤率微降,成本下行,費用提升;量價同步改善。
12月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降幅收窄至-2.3%;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幅擴大至6.2%。費用提升,成本下行,利潤率微降。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6元,費用提升至8.59元,利潤率微降5.39%,前值5.40%。綜合來看,目前價格端拐點初現,有望推動後續盈利的邊際改善。
結構上,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利潤較快增長,“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
從工業企業三大領域來看,1-12月采礦業和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前值收窄,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來看,必選消費增速領先,中遊設備增速轉正,醫藥、TMT、可選消費、上遊資源品等降幅均收窄。
細分行業來看,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兩重”“兩新”效果顯著。
"1▶ 外資
1月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之間不變,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整體維持震蕩,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衝高回落,外資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外資月度日均成交額從2024年12月1906億元明顯回落至2025年1月1686億元。
▶ 基金發行與ETF申贖
1月偏股類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下降,1月主動與被動偏股基金發行份額283億份,較2024年12月362億份有所縮小。2024年12月,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較前一個月末增加680億份,混合型基金份額增加251億份,二者合計增加931億份。考慮到當月新成立份額後,估算12月偏股類老基金淨申購563億份,淨申購比例為0.88%。1月股票型ETF逆勢淨申購289億份,對應淨流入400億元,淨流入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442億元有所縮小。
結構上,1月淨申購較多的寬基指數ETF主要為A500、科創50、機器人ETF,創業板50淨贖回。
▶ 私募基金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5.2萬億元,管理隻數8.8萬隻,分別較2024年11月減少203億元和減少1663隻,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幅下滑。
▶ 融資資金
截至2025年1月24日,融資餘額1.80萬億元,當月融資淨流出553億元,融資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55%,處於2016年以來的98%分位。1月市場橫盤震蕩,融資資金轉為淨流出,融資融券平均擔保比例回升至261%。
▶ 限售解禁與股東增減持
1月重要股東增持65億元,減持148億元,淨減持83億元,淨減持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211億元明顯縮小。按照截至2025年1月27日收盤價估算,2025年2月解禁規模為5008億元,解禁規模較2025年1月大幅回升,不同板塊解禁規模來看,主板4660億元、創業板187億元、科創板111億元、北證51億元。考慮到2025年2月解禁規模大幅回升,未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淨減持規模有望小幅回升。
▶ IPO及再融資
以發行日期為參考,2025年1月有8家公司IPO,合計募資規模48億元,較12月前值91億元有所回落。按上市日期統計,1月定增發行募資規模291億元,較2024年12月前值245億元小幅回升。隨著IPO發行趨於正常化,未來IPO發行規模有望保持穩定,資金總需求規模或保持穩定。
3. 總結: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
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國內流動性來看,1月春節取現需求疊加稅期到來,資金麵波動較大,資金利率大幅抬升,春節之後有望得到緩解。海外方麵,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如期暫停降息,但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目前預期最早6月開始降息。另外,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征關稅落地,美元指數走高,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春節後市場短期風險偏好。股市資金供需方麵,1月股票市場可跟蹤資金供需緊平衡,資金供需規模均有所收窄,ETF逆勢淨申購成為1月主力增量資金。展望2025年2月,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回流也有望貢獻增量。
05
企業盈利和中觀景氣:關注業績預告落地後,政策與主題投資催化
1. 24年年報業績預告及工業企業盈利
截至1月31日上午,約有281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快報/報告,占全部A股的比例約為52.2%,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業績預告的形式存在。
業績向好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非銀、有色、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美容護理、汽車等。對比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期來看,超預期占比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銀行、非銀、汽車、通信、環保、輕工製造、家電等。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擴大,12月當月同比增速轉正。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同比下降3.3%,相比2023年的-2.3%降幅有所擴大。隨著政策 效果的持續釋放,單12月同比在較高基數背景下轉正至10.9%(前值-7.5%)。1-12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2.1%,當月營收較11月加快3.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出台後,四季度工業企業盈利恢複明顯,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三個月滾動來看,收入端增速擴大至4.0%(前值1.9%),利潤端降幅收窄至-2.8%(前值-14.9%)。
拆分結構來看,利潤率微降,成本下行,費用提升;量價同步改善。
12月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降幅收窄至-2.3%;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幅擴大至6.2%。費用提升,成本下行,利潤率微降。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6元,費用提升至8.59元,利潤率微降5.39%,前值5.40%。綜合來看,目前價格端拐點初現,有望推動後續盈利的邊際改善。
結構上,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利潤較快增長,“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
從工業企業三大領域來看,1-12月采礦業和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前值收窄,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來看,必選消費增速領先,中遊設備增速轉正,醫藥、TMT、可選消費、上遊資源品等降幅均收窄。
細分行業來看,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兩重”“兩新”效果顯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