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指怒目網

中證報:監管部門將淨化資本市場生態,充實投保製度“工具箱”

● 本報記者 昝秀麗

證監會日前召開的2025年係統工作會議提出,聚焦主責主業,著力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和投資者保護水平。出台中小投資者保護政策措施文件,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當事人承諾等製度機製,切實維護市場“三公”。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監管部門將投資者保護視為主責主業,中小投資者保護機製將更加健全,投資者保護製度“工具箱”將進一步充實,立體化追責“防線”將進一步築牢,監管執法體製機製也將持續完善,資本市場生態將進一步淨化。

暢通投資者救濟渠道

專家認為,出台中小投資者保護政策措施文件,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當事人承諾等製度機製,將暢通投資者救濟渠道,是強化投資者保護的重要抓手。

據悉,圍繞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製度機製,監管部門將進一步主動加強與司法機關等各方麵的協作,更好地發揮投保機構作用,推動更多案例落地,為投資者獲得賠償救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認為,未來可能會更加強調特別代表人訴訟在民事追責賠償方麵的作用。例如,允許投保機構直接發起特別代表人訴訟。更加注重當事人承諾方麵的監管成本與監管收益的比較,以較小的監管成本獲得較大的監管收益,做到對違法收益應沒盡沒、應收盡收、應賠盡賠,從而在監管層麵實現對於監管秩序的維護和投資者損失的補償。

圍繞推動健全當事人承諾製度機製,監管部門將完善相關實施細則,高效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陳潔認為,經過一係列立法,我國當事人承諾製度機製已經在實體和程序兩方麵形成了較為完善且具有操作性的規範。不過,我國當事人承諾製度在多種民事賠償機製銜接問題、承諾金數額確定問題、投資者參與權問題等方麵還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立體化追責築牢投保防線

專家認為,強化投資者保護是一項綜合工程,需多部門發力,通過立體化追責築牢投保“防線”。

在各方合力推動下,2024年,證監會推動形成財務造假綜合懲防體係,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操縱市場等一批大要案,辦理各類案件739件,罰沒款金額超過2023年的兩倍。

1月13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通報了2024年檢察工作情況,2024年1至11月,檢察機關起訴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316人。

全國檢察長會議強調,從嚴打擊金融犯罪。發揮駐證監會檢察室作用,完善落實證券犯罪案件交辦機製,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協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積極推動健全金融領域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強化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的合力。

對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也將加大。最新公布的《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要求,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認為,作為證券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在防範財務造假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生態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正當其時。

完善監管執法體製機製

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是維護市場良好秩序的根本。專家認為,應進一步完善監管執法體製機製,補齊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短板。

“從實際情況看,如何用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增強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穿透力,提升‘四早’特別是早識別能力,將是進一步完善監管執法體製機製的重點方向之一。”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成龍認為。

在呂成龍看來,落實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的要求,可以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監管能力水平,強化源頭把關,為風險管理提供更加細化的指導。應結合事中事後監管,全鏈條完善監管執法體製機製。

加快完善退市過程中投資者保護製度機製也是提升投資者保護水平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退市投保麵臨的主要問題在於,退市公司財務狀況已經惡化,一般賠償能力較弱,而且不少公司已經被執行行政罰款,投資者即使勝訴,也可能麵臨無法獲得賠償的問題。”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庭長丁宇翔表示。

丁宇翔認為,投資者可以在起訴發行人的同時,將發行人的實控人作為共同被告,還可以將存在虛假陳述行為的中介機構一並起訴,從而擴大被告範圍,增強賠償兌現的概率。此外,對於已經被執行行政罰款的發行人,投資者還可以在獲得勝訴判決或者調解書,並經人民法院強製執行或破產清算程序分配仍未獲得足額賠償後,提出書麵申請,請求將違法行為人因同一違法行為已繳納的罰沒款用於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建議,既要加快完善退市過程中投資者保護製度機製,也要做好退市後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基礎工作。“退市不是清算,應該保持非上市公司的基本運轉。”許峰說。

最后编辑于: 2025-07-05 07:50:54作者: 戟指怒目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