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本輪規劃將上海大都市圈的規劃範圍確定為上海市以及周邊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嘉興市、湖州市、寧波市、舟山市在內的“1 8”城市市域行政範圍,總麵積約5.6萬平方公裏,2020年常住人口約7742萬人,分別約占長三角的15%和34%左右。規劃期限至2050年,中期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銜接“十四五”規劃。
細節內容,請各位條友查閱附圖,這裏不再贅述。
本文主要想和大家探討一下上海都市圈的概念及相關要素。
(1)上海都市圈的定義。傳統的長三角節點城市是滬寧杭,尤其是滬寧和滬杭兩條主軸。後來擴充為兩省一市,再後來隨著安徽加入長三角,擴充為三省一市。而這裏的上海都市圈範圍相對就小多了,且不含南京和杭州。也就是說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分別都劃清了界限。從地理位置來看,上海都市圈的湖州甚至離杭州更近……
(2)上海都市圈的交通定位。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現,此次提出的上海都市圈,更多的在於便捷的高鐵交通輻射的範圍。換句話說,從上海出發,1小時內的高鐵能到哪裏,哪裏就是上海都市圈的勢力範圍。
比如借助滬蘇通鐵路和北沿江高鐵,往江北1小時內可以到南通;
借助滬寧城際和京滬高鐵,往西1小時內可以到蘇州無錫和常州;
借助滬蘇湖高鐵和滬昆高鐵,往西南1小時內分別可以到湖州和嘉興;
借助滬昆高鐵和通蘇嘉甬高鐵(以及在建的甬舟鐵路),往東南1小時可以到寧波和舟山。
而且,未來還有更多的市域線、市郊線、城際鐵路等將這些城市和上海連通到一起。讓這8個城市和上海市的距離不再遙遠。實現跨城工作和生活的同城化模式。
(3)地緣。從語言和飲食習俗來看。江北的南通,和上海的崇明及北片有著一樣的方言、飲食和人文方麵的特點。蘇錫常和嘉興、湖州、寧波、舟山等和上海南片西片有著一樣的吳龍軟語和飲食習俗。而更往西的南京鎮江可能更接近徽派特點。
(4)經濟交流。一直以來,上海和蘇錫常嘉等城市經濟交流密切,上海屬於總部經濟,負責研發設計、管理、運營等職能,而周邊城市屬於製造基地(或工廠)。從港口來講,上海港和寧波港,舟山港也聯係緊密,互相合作。通過上海都市圈的空間協調規劃和建設,讓產業分工更加科學合理,避免惡性同質化競爭。
(5)人口。上海外來人口中,很多來自於江蘇浙江。尤其是臨近上海都市圈的這幾個城市。眾所周知,2010年以來,上海的外來人口增長緩慢,甚至還有流失的現象。這和上海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有關係。上海都市圈的提出和建設,讓這部分“外來人口”更有歸屬感,更好地為上海發展和建設服務。
通過此次上海都市圈的明確提出,讓圈內城市更加有信心融入上海,接受上海的輻射,促進各城市更快更好地發展,把上海都市圈打造成為中國最大最強的城市圈。我能想到的就這麽多了,可能還很不全麵。希望各位條友評論區留言補充,討論!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