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隻觸發強贖的銀行轉債誕生。
1月21日晚間,公告,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該行股票價格已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蘇行轉債”當期轉股價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根據相關約定,已觸發“蘇行轉債”的有條件贖回條款。該行決定行使可轉債的提前贖回權,對贖回登記日登記在冊的“蘇行轉債”全部贖回。
觸發有條件贖回條款,又稱強贖條款,是發行人和投資者喜聞樂見的雙贏局麵。對於上市銀行而言,觸發強贖可以促成投資者盡快轉股,不僅可以免去償還利息和本金的壓力,還能順利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對投資者而言,觸發強贖意味著正股價格已經大幅高於轉股價格,轉債價格通常也會水漲船高,投資者可以選擇轉股或者賣出轉債獲利。
蘇行轉債能夠順利觸發強贖,蘇州銀行大股東國發集團增持功不可沒。2024年12月11日晚間,蘇州銀行披露,2024年9月19 日至2025 年1月8日,國發集團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 103,618,488 股蘇州銀行股份。該次交易後,國發集團持有蘇州銀行 537,018,488 股,持股比例為截至 2025 年1月7日總股本的14.00%,較變動前增加2.18%。
2025年1月8日晚間,蘇州銀行再度公告,國發集團計劃自1月14日起6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係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或購買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合計增持不少於3億元人民幣。而在更早的2024 年 11 月 15 日,蘇州銀行還發布了董監高的增持計劃,董事長崔慶軍、行長王強等在內 12 名管理人員,計劃自 2024 年 11 月 18 日起至 12 月 31 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購買可轉債轉股的方式,合計增持不少於 360 萬元的股份。
一位銀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銀行轉債觸發強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蘇行轉債都占了。2024年,A股銀行股迎來大漲行情,年內漲超35%,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位居第一。其中,蘇州銀行全年漲幅35.75%,位列上市銀行第24位。2024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2.89億元,同比增長1.10%;實現淨利潤41.79億元,同比增長11.09%。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蘇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41%,高出7.5%的監管最低要求1.91個百分點。若50億元“蘇行轉債”全部成功轉股,蘇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進一步提升。積極推動可轉債轉股
作為上市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可轉債憑借其低利率、遞延股權稀釋等優勢受到發行人的青睞,又因其上有頂、下有底的特點被部分投資者關注。然而,可轉債要成功轉股才能全部計入發行人的核心一級資本,如果正股漲幅不夠,轉股也存在一定難度。
Wind數據顯示,還有兩隻超大規模的銀行轉債將於2025年到期,分別是中信銀行發行的中信轉債和發行的。中信轉債的發行總額為400億元,到期日為2025年3月4日,目前未轉股比例為14.75%,轉股溢價率0.08%。浦發轉債的發行總額為500億元,到期日為2025年10月28日,目前未轉股比例為100%,轉股溢價率為40.73%。轉股溢價率是衡量轉股是否盈利的指標,該指標越高投資者轉股的意願一般越低,這也意味著浦發轉債的轉股難度要比中信轉債更大。
當前距離中信轉債到期僅有21個交易日,中信銀行對此也已有所準備。1月21日晚間,中信銀行發布《關於“中信轉債”到期兌付暨摘牌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稱中信轉債將於3月3日到期,公司將以可轉債的票麵麵值111%的價格贖回到期未轉股的可轉債,即中信轉債到期兌付價格為111元/張(含稅)。Wind數據顯示,中信轉債最新餘額為58.99億元,如果未能順利轉股,將麵臨到期還本付息的結局。
中信銀行負責投資者關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發布上述公告是相關程序要求,提醒投資者關注轉債到期,但公司並未放棄在剩餘期限內繼續推動轉股的努力,且正在和多家市場機構溝通他們的最終轉股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信轉債剩餘期限和中信銀行目前的股價來看,觸發強贖刺激轉股難度不小。根據《募集說明書》,在“中信轉債”的轉股期內,中信銀行股價需要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才能夠觸發強贖條款。目前中信銀行的轉股價格是5.59元/股,即在接下來的21個交易日裏,中信銀行至少要有15個交易日收於7.267元/股上方。Wind數據顯示,中信銀行1月22日的收盤價為6.50元/股。
不過,上述中信銀行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即使股價不能漲到觸發強贖,但隻要中信銀行股價能維持在轉股價格的111%以上,中信轉債的持有人仍會有動力轉股,這也是他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為此,中信銀行接下來也會積極和市場溝通,展現該行的投資價值。
事實上,中信銀行的轉股努力早已開始。2024年3月29日,中信銀行控股股東中信金控通過上交所係統將其持有的263.88億元中信轉債全部轉換為中信銀行A股普通股,並於2024年4月1日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者證券持有信息》確認,其所持263.88億元中信轉債轉股股數為43.26億股。轉股後,中信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中信銀行股份366.10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8.70%。
中信銀行還表示,在此之前,中信金控持有該行可轉債263.88億元,占總可轉債發行量的65.97%。本次轉股後,中信金控將不再持有該行可轉債。換言之,中信金控已將所持有的全部“中信轉債”均用於對中信銀行給予轉股增持。
還有銀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銀行轉債能不能順利轉股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關鍵還是在於正股股價能不能漲上去,除了管理層和大股東努力之外,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運氣。8隻銀行轉債未轉股比例超90%
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共存續13隻銀行轉債,發行規模較大的為、浦發轉債和中信轉債,發行總額均在400億元以上(包含)。其中多數未轉股比例較高,浦發轉債、、、興業轉債、、、、8隻銀行轉債的未轉股比例均超過90%。此外,2025年共有4隻轉債到期,分別是成銀轉債、中信轉債、蘇行轉債及浦發轉債,其中、蘇州銀行已發布轉債強贖公告。
華源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廖誌明曾告訴記者,銀行轉債的發行時間一般是六年,一些基本麵好的銀行股仍然有希望在業績的提振下上漲至觸發強製贖回條款,一般是轉股價格的1.3倍,從而實現順利轉股;另一些基本麵尚可的銀行股即使不能上漲至觸發強贖條件,但隻要正股價格高於轉股價一定程度,大概率也可以順利轉股;但一些基本麵差的銀行如果股價漲不上去,則發行人和投資者可能被迫接受還本付息的結局。
此外,如果正股漲幅不夠,行業也探索出其他方式促進銀行轉債順利轉股。一是大股東溢價轉股,例如2024年3月底,中信銀行控股股東中信金控將所持有的65.97%的“中信轉債”全部轉股。二是引入其他的戰略投資者,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降低到期兌付壓力,例如2023年的3月引進中國華融增持“光大轉債”。
而對於2025年的銀行股表現,多名券業人士仍然表示頗為樂觀。分析師王一峰認為,2025年依然可能呈現“高股息”主導的投資特征,這使得銀行股投資的確定性高於其他行業。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也告訴記者,高股息紅利板塊仍將受追捧。一方麵,今年外部環境不確定較大,紅利板塊的避險屬性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紅利板塊有望吸引險資等耐心資本;此外,低利率時代下,紅利板塊有穩定現金流,性價比優勢凸顯。
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梁鳳潔表示,2024年11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對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製定市值管理製度、長期破淨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計劃等做出專門要求,要求銀行積極通過提升分紅率、增加中期分紅等多種方式增強投資者回報,將推動銀行股中長期估值重塑。
本文由審曲麵勢網蘇行轉債觸發強贖條款、中信轉債兌付在即 上市銀行探路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審曲麵勢網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雅詩蘭黛今起降價 四年內中國區第四次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