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熊姓取名
- 编辑:5moban.com - 18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楚國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楚國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熊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二姓氏,特別在贛湘鄂川地區中最有影響。當今熊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29%,總人口大約在384萬。
熊,一種野獸,形狀像豬,棲息於山林中,冬天則入穴冬眠。甲骨文中的熊字,左部是頭,上為耳下為嘴,粗壯碩大的身軀和腳爪,臀部有一條小尾巴,下邊加火,表示熊一旦發起脾氣,便像烈火燃燒起來一樣。而金文中的熊,巨首大嘴,正是熊的典型特征。熊之本義是火光。借作能,能專用為才能、賢能等。熊氏族自然是對熊動物的原始崇拜,以熊為氏族圖騰並命名氏族,以熊的字型為氏族族徽,最終出現熊姓。
熊姓起源熊姓的起源與演變主要有二:
一、出自姬姓
黃帝為少典之子,姬姓,號有熊氏。居於有熊氏之墟,大約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鄭一帶。其後裔有以熊為氏。帝堯時期的大臣熊羆,夏朝初後羿的大臣熊髡,均為有熊氏之後。姬姓熊氏的曆史至少有4000多年。
二、出自羋姓
出自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之後,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第六子季連,以羊為圖騰的羋部落的首領,羋姓之祖。羋部落活動在楚地,今河南滑縣地區,故也稱楚,所以季連也是楚人的先祖。夏朝時,季連的後裔穴熊居於熊山之穴,穴熊氏族改奉熊為圖騰,活動於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間,地區大約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鄭和郾陵一帶。後來穴熊部落進入河南北部的楚丘,今滑縣東,改稱楚部落。商朝初期,楚部落逐漸發展為國。到了商朝後期,商王武丁征伐夏朝的殘餘勢力楚、羅、盧等國。迫使楚、羅、盧等向西遷移,楚遷到今陝西渭河流域的荊山,今陝西大荔縣東的朝邑,部落改稱荊楚,商朝末,荊楚追隨周武王討伐商。到了商朝末,荊楚部落酋長鬻熊曾為周文王之師,被封為楚子,由朝邑之荊山西遷於千陽的楚山和楚水,楚始立國於此。
西周初,周成王分封異姓諸侯國時,封鬻熊之孫熊繹於荊,為子爵楚國。從此以後,楚人姓熊,很少使用羋姓。熊姓的曆史至少有3100多年。
楚國立國於公元前1067年,共傳45世,於公元前223年被秦國所滅,曆時844年,前後共移都10次。周武王滅商後,楚國從陝西商山沿丹水東西下,到河南淅川南,不久南渡漢水遷入湖北保康縣的荊山。進入東周,楚國再南遷湖北枝江的丹陽。楚文王時,楚國又沿沮漳河向東南遷到郢,今湖北南部的江陵。春秋末期,楚昭王又北遷國都於湖北鍾祥,不久又遷回江陵。到戰國後期,楚傾襄王再北遷國都於河南淮陽,此為古陳國之地。到了楚考烈王時,順潁水向東南進入皖西北的钜陽古城為楚國都城,即今安徽阜陽西北,最後遷到皖腹地的壽春,今安徽壽縣。
外族基因融入
我國的熊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動。曆史上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外族改姓熊的事件,但在熊姓聚集區的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中所采用的漢姓熊的現象,可反映出融合的存在。主要表現有,西北川甘地區的白馬人中的漢姓熊,湘鄂川黔毗鄰地的苗族、布依族、瑤族、水族、土家族中的漢姓熊。
熊姓分布熊姓分布頻率圖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萬激增到384萬,增長了14倍多,熊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與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同步。宋朝至今1000年,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廠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四省,大約占熊姓總人口的59%,其次分布於重慶、貴州、雲南、河南,這四省市又集中了24%的熊姓人口。江西居住了熊姓總人口的18.2%,為熊姓第一大省,湖北緊隨其後,為17.3%。全國形成了贛鄂湘和川渝黔的二塊處於長江中上遊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帶。在近600年間,熊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西部、華中的回遷成為熊姓遷移的主流。
熊姓血型熊姓的血型分布圖
熊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4.9%,A型占30.3%,B型占26.4%,AB型占8.4%。
熊姓名人熊旅
熊旅(?—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葬於紀山。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熊朋來
熊朋來,宋末元初著名音樂家兼經學家。熊朋來為人頗有誌氣,宋亡後,不肯到元廷作官,情願當個郡學教師,撫琴詠詩以托情誌。教學之暇,選《詩經》中的古詩,譜寫二十多首新曲,收於他所編的《瑟譜》中。現存世的作品有《伐檀》、《考槃》、《七月》,以《伐檀》為代表作。
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由推官擢禦史,巡按遼東。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崇禎二年(1629年),熊廷弼得以歸葬故裏,諡襄湣,有《熊襄湣公集》。
熊姓傳統文化郡望和堂號:熊姓的郡望主要有南昌、江陵等。熊姓的著名堂號有射石、五椒。“射石”堂號出自古代勇士熊渠。熊渠是位力大又善射的能人,一天夜間行路,老遠看見前麵有一隻老虎趴在前麵,他拿箭就射,老虎一動不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塊大石頭,箭頭射進去幾寸,用手拔也拔不出。
熊姓的重要楹聯有四副:
西山廉士;東閣直臣。
唐旌孝子;宋仰名臣。
義疏三禮;史擅九朝。
獅嶺播椒馨,節生孝孝生忠,豈獨簪纓誇世胄;鵝湖炊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憑耕讀作人家。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