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資本實力、提升償付能力,是2021年監管提出執行“償二代”二期工程以來,保險公司的共同議題。作為外源性資本補充路徑之一,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成為多家保險公司的選擇。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保險公司合計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1175億元,在2023年突破千億的基礎上,再達高點。
近日,監管明確“償二代”二期過渡期延長一年,給更多險企“以時間換空間”的機會。業內預計,償付能力承壓的險企或通過加快發債節奏補足資本,隻是,基於債券發行門檻,真正償付能力承壓的中小險企,能給2025年保險資本補充債、永續債發行帶來多少增量空間,還留有未知數。(藍鯨財經)
保險業再度迎來一波股權掛牌轉讓高潮。自12月以來,包括國任保險、永誠財險、江泰保險經紀、民生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在內的多家險企股權出現了被掛牌轉讓或擬被轉讓的情況。與此同時,險企股權難成交成為行業麵臨的普遍現象,如年內有至少15家保險機構的股權被拍賣或掛牌轉讓,均尚未有買家接手。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企股權交易遇冷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能否達成交易,既與資本市場波動、投資者信心等相關,也與標的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管理水平、市場前景等因素有關。未來,股權轉讓現象將持續存在,對於保險機構而言,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升股權的吸引力。(北京商報)
又到了保險業奮戰“開門紅”的時候。
值得關注的是,年末保險市場主打的長期分紅型保險產品出現了新的變化,跟以往險企動輒百萬保費起繳可享受康養社區入住資格相比,今年各家險企產品在分紅方式上推出保證收益加浮動收益兩部分,與此同時,還搭配上了醫康養的增值服務。但這種產品的搭配模式反響如何,仍有待觀察。(華夏時報)
保險業前11月成績單出爐!12月25日晚間,金融監管總局發布2024年前11月保險業經營情況表。今年前11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5.36萬億元。原保險賠付支出2.08萬億元。保險業原保險保費同比增長6.2%,增速有所放緩。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5年,行業麵臨人身險產品結構調整、財產險監管趨嚴等一係列變化。(北京商報)